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的应急急救能力,7月14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健康守护·乡村行”志愿服务队开启第三站:急救知识进乡村科普活动。医学院护理系教师蒋丽春、马红、胡琪川继续带领7位护理系学生,通过现场演示、实操指导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伤口包扎方法、心肺复苏术等关键急救技能。
图1:村民踊跃参与急救宣讲
“健康守护·乡村行”急救科普活动,让救命技能进乡村。
图2:志愿者为村民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结合乡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气道异物梗阻、意外受伤、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环节,志愿者通过模拟“异物卡喉”场景,详细讲解操作要点:双手环抱患者腰部,拇指顶住其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快速向内上方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村民们围在一旁认真观看,不时点头记录,几位年长的村民还主动举手提问:“要是小孩卡住了,手法也一样吗?”志愿者立刻用玩偶演示儿童版操作,耐心解答“力度要轻、位置稍上”等细节。让村民们清晰理解如何在紧急时刻利用这一“生命的拥抱”拯救生命。
图3:志愿者为村民演示出血时如何正确止血包扎
止血包扎法教学中,志愿者手把手指导村民们如何对不同类型伤口(如擦伤、割伤、刺伤等)进行正确的清洁、消毒与包扎。志愿者用纱布、绷带等道具,现场演示擦伤、割伤、扭伤等不同伤口的处理步骤,强调“先清洁再包扎,松紧度以不渗血又不勒伤为宜”。从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到掌握包扎的力度与技巧,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细致演示,确保村民们能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常见创伤出血情况。
图4:指导老师蒋丽春亲自示范讲解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法的讲解更是重中之重。志愿者借助同学(真人模拟精确定位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详细拆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包括判断患者意识与呼吸、胸外按压的位置与频率、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等关键要点。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按压节奏,指导老师用方言通俗地讲述:“我爹,你咋个啦?给听得见我说话?”从而来判断其意识。指导老师还通过形象比喻,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使复杂的急救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图5:村民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急救知识
宣讲过程中,村民和村委会工作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大家纷纷主动上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急救操作,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参与活动的村民激动地说:“这些急救知识太有用了,以前遇到紧急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学了心里踏实多了,我们也能自救互救了,谢谢你们把真本事教给我们!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此次“健康守护・乡村行”急救知识科普活动,不仅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实用的急救技能,更在乡村地区种下了健康守护的种子,为提升乡村整体健康水平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健康守护・乡村行”团队还将继续深入更多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入实施。
图文:张慧 李东泽 孔慧琳
初审:李晓燕 章 迪
复审:杨春漫
终审:彭 轶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