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暑气尚未消散,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医心向乡・康护先锋团”的丽江实践之旅已圆满落幕。6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带着专业初心与热忱,走进丽江家庭教育服务中心、象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踏遍 “一家一户”的家访路,为留守儿童做感统训练,为老人做推拿肌贴,向纳西东巴土医探寻传统医学智慧。在乡野间的服务与探寻中,医心在实践里扎根,成长在收获中沉淀。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实践故事,感受康护路上的温暖与成长。
队长余涓:欣慰与清醒交织,引领团队前行
在丽江的实践中,余涓既是康复一线的守护者,也是团队前行的领航者。她带着专业与耐心深耕康复服务,从身体机能评估到心理状态关怀,不放过任何细节;家访路上她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求,用“康复就像爬山,每一步都在靠近山顶”的温暖话语,安抚焦虑的心灵,让康复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成为心灵的陪伴。
图1 余涓:康复守护者 团队引路人
作为队长,实践让她收获欣慰也保持清醒:队员们将感统训练、推拿三伏贴等服务做得生动规范,团队协作高效推进工作,让“医心向乡”有了实在分量。但家访中发现康复评定经验不足、营养宣教未结合当地饮食等问题,也让她深知专业落地需更细致。未来,她将带着这些思考引领团队改进,让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图2余涓总结成长路 乡护意更坚
胡启:童趣相伴,反思中成长
在丽江市家庭教育中心教授孩子们关节活动操的经历,让胡启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成长。“这是一次充满童趣、也充满教育意义的实践。”胡启笑着说。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成为她前进路上最温暖的鼓励。在这个过程中,胡启不仅提升了与孩子们沟通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组织集体活动。
图3 胡启关节活动操里的童心守护
但胡启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集体活动中,她有时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相对安静或需要更多支持的孩子。这让她深刻反思,未来她希望能带着这份宝贵的经验与反思,设计出更符合孩子特点、更有趣、更有效的活动,让健康和快乐真正融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光。
图4 胡启:童趣实践路 总结伴前行
董继臣:多元角色的实践先锋
董继臣同学在此次实践中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展现出多面手的才能。针对留守儿童社交能力较弱、情绪敏感的特点,他发挥音乐特长,结合孩子们的实时情绪状态挑选合适曲目,以音乐疗法营造轻松氛围,帮助他们放松身心、打开心扉,逐步提升社交参与勇气,激发积极生活的力量。
图5 董继臣携音乐开启患儿心灵之窗
摄影工作是董继臣的另一大亮点。他笑称手机从未在短时间内积累这么多照片,这些影像不仅定格实践中的珍贵瞬间,更记录着实践队服务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暖心行动、帮扶成效,以及孩子们的成长变化。从最初拍视频抓不住重点,到后来精准捕捉关键画面,他的摄影技术在进步中见证团队付出,每张照片都藏着温暖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图6 聚实践之思・汇成长之悟——董继臣新感悟总结汇报现场
同时,董继臣还积极参与家访工作。他记录下家访过程中的每一个感人瞬间。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中,他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康复需求,为后续的康复指导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张昊:突破自我,在锻炼中蜕变
对于张昊来说,这次实践是一次难得的突破与成长机会。去年参加社会实践时,他总是退缩在后面,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但今年由于团队人数较少,他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图7 从退缩到担当:张昊在实践中练就服务硬本领
“这次实践让我在肌贴操作和按摩手法上得到了实际锻炼,从生疏到逐渐熟练,积累了宝贵的服务经验。”张昊兴奋地说。而与孩子一起做泥塑的过程更是让他难忘,捏制时的专注互动、游戏时的开怀大笑,以及孩子主动扑来的拥抱,都让他真切感受到真诚陪伴能快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也更懂得用耐心和热情去回应他人的情感。
图8 反思中寻突破,汇报里明方向 —— 张昊的实践成长复盘
然而,张昊也清醒认识到自身不足:对孩子情绪变化不够敏感,难以及时捕捉需求;肌贴、按摩的专业细节处理欠精准,速度偏慢影响服务节奏;活动设计缺乏灵活性,未能根据现场调整。但他并未气馁,表示将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郗卓然:田间悟道,触摸党建力量
队员郗卓然表示:“此次实践中身为思政组长,我既在基层党员的奉献中感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力量,更在为留守儿童康复、孤寡老人治疗的专业服务中,体会到党建‘为民初心’与康复‘疗愈使命’的共振。但思政素材多停留在服务场景记录,未能深挖专业实践中党员带头服务的生动细节与党建赋能康复服务落地的深层价值。”
图9 郗卓然的实践成长印记
同时,在开展巴氏刷牙法教学时,她考虑欠周,未注意到教室缺乏吐水设施,导致孩子们刷牙时略显局促。她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康复专业学习,把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细节,在为孩子、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用心打磨每一个环节,让专业所学与育人初心落到实处。
图10 思政复盘促深研 郗卓然的社会实践总结
杨慧敏:中医传承,探寻身心同调
图11耳穴显功底,身心愈见初心——杨慧敏中医康复实践
在中医康复实践中,杨慧敏掌握了耳穴的基础定位与按压方法、经络推拿等基础技法,深刻体会到了“身心同调”的智慧。“中医康复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治疗,更是对心灵的抚慰。”杨慧敏说。为患者做治疗时,看到了患者身体和情绪的明显改善,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和发扬中医康复的信念。
图12 杨慧敏深耕理论与临床强康复本领
但杨慧敏也认识到自己对民族医药配伍规律理解不深,面对复杂病症时,中西医结合方案设计能力不足。她表示将加强理论学习与临床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康复服务。
图13 纸间凝实践初心:青年笔述“康复扎根基层”的服务深思
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这份实践带来的成长与感悟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实践队员们不仅在肌贴、按摩等专业技能上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在与孩子的互动与感统训练中读懂了“真诚”的重量。那个主动的拥抱,是对付出最纯粹的回馈;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服务最真挚的肯定。未来,大家将带着这份对专业的敬畏与对他人的热忱,继续在实践中打磨自我,让温暖的力量持续传递,让“医心向乡”的康护港湾更加坚固、更加温暖。
图文:张端莉
初审:李晓燕 章 迪
复审:杨春漫
终审:彭 轶
↑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 | 医心向乡・康护先锋团:专业服务暖基层 政策宣传助成长
↓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